准确理解“第二个结合”的时代意义和科学内涵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编辑:廖胜钒发布时间:2024-04-18 09:22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两个结合”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第二个结合”构成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和发展
围绕“第二个结合”这一重要命题,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入阐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等。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角度出发,深刻阐释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时代价值,并从“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具体结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结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进行“第二个结合”,能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能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其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以中华文明繁荣兴盛为支撑,需要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行“第二个结合”,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三,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民族不仅要向人类贡献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贡献优秀现代文明。进行“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进行“第二个结合”意义重大且深远,不仅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需要,而且是赓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使之连绵不绝、万古长青的历史需要,将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历史进程。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党的理论创新史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第二个结合”有着密切关系,从“第二个结合”的意义上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本质和文化自信自强的认识,拓展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是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着眼于“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特点和要求,致力于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第一,深化了对文化本质和文化自信自强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阐释了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化自信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而且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第二,深化了对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两个结合”的提出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道路。第三,深化了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四,深化了对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第五,深化了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强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等。
“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
“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在新的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下大力气,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讲清楚我们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
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我们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新征程上,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全面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只有守正,才能确保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要涵养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不断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及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要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适应,更好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 汪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