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举:“辛亥京察” 削党惩腐
来源:《南宁古代清官廉吏》编辑:陆安娜发布时间:2020-04-01 17:55点击:
南宁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廉政文化传统,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不乏清官廉吏。他们作为古代官僚体系中廉洁从政的典范,或修身自律,执政为民;或明察善断,重民安民;或开启民智,为民解惑。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千古佳话,为后世所传颂,成为百姓心中的丰碑,其教育意义和警示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萧云举的故事就流传至今。
萧云举(1554—1627年),字允升,号玄圃,广西宣化县(今南宁市)人,明代公安学派创始人之一。19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先后担任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等职务,在京为官33年,官达一品,可谓朝中重臣。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为辛亥年,京察将于三月举行,是名辛亥京察。
京察是明代的京官考核制度,又称内计,从弘治十四年(1501年)开始定为六年一考。京察主要是由皇帝指定的重臣考核京官是否称职、是否贪污,四品以上的京官经京察后的升黜,由皇帝亲自裁决。制度虽如此,但皇帝升黜官员时随意性很大,不免为群臣奏议所左右,文武百官往往借此机会发泄积攒多年的仇怨,甚至会胡说八道、栽赃陷害。
萧云举向来清白,不喜结党连群,不愿卷入无谓的党争,更看不惯那些以朋党结交为名结党营私的集体腐败之风,一直游离于各党派势力之外。此次辛亥京察,时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萧云举早于正月就向皇帝提出:自己水平不高,远远达不到皇上的要求,请求辞去职务,回家养老。明神宗温颜慰留,而且宣布,要与以往一样,不但不批准萧云举辞职,还任命他和吏部尚书孙丕扬、副都御史许弘纲一起承担起主持京察的重任。
当时,晚明的朝野文士多结为朋党,其中以东林党、宣党、昆党最盛。临近京察,御史徐兆魁、乔应甲、刘国缙、郑继芳,给事中王绍徽、朱一桂、姚宗文、徐绍吉、周永春等言官预谋策划倾覆东林党,于是四处散播传言,并极力拉拢孙丕扬,以期得到他的支持。孙丕扬亦是朝中老臣,老谋深算,岂会听这帮子南党与北党汇杂的言官之言?孙丕扬是东林党主事者之一,暗中取得内阁首辅叶向高的支持,伙同内阁和六部统一口径,除了驱逐党魁,主要纠察对象便直指言官!
萧云举亦为京察主考官,自然少不了成为各党的热门拉拢对象。当时,以汤宾尹为首,被人称为“文人黑帮”的宣党特别重视对萧云举的拉拢。汤宾尹派出手下,带了重礼,挑上几担钱银宝贝,去萧府拜见萧云举。所派之人便是当年以重金买通汤宾尹,经汤之手在京试中暗箱操作被选为状元的韩敬。韩敬文采平平,为人奸猾,状元当得不光彩,自然在京中颇受排挤,萧云举也很看不起他。
韩敬进得萧府,萧故意避而不见,差下人叫他先候着。韩敬半天得不到萧的接见,非常着急,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萧云举此时却突然出现,拉起韩敬往自家后院走,边走边说:“韩大人果然雅性,来来来,我带你上我家后花园走走。”
两人边说就边走到了萧云举所说的“后花园”。可这哪是什么后花园?完全就是荒地一片,野草有人高。
韩敬觉得奇怪,就问:“萧大人,你这园子倒是大得很,但怎么不修整修整呢?”
萧云举面露愧色:“唉,不瞒韩大人说,我这府上穷得就剩这些地了,哪比得上你府上钱财万贯,富得流油,想要干啥都能成?中个状元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嘛!我呀,只能守着这片荒地当地主哦。”
韩敬一听,这不明明在讽刺自己买状元这事吗?但又不好明着发火,为了完成汤宾尹派给自己的任务,只好继续说:“萧大人您这是自谦了,想您权倾朝野,修缮一下园子这种事,只需跟我们这些晚辈说说,我们定当全力以赴。”
萧云举接着说:“看看,就知道你钱多,特别是你的恩师汤大人钱更多。你们这么不缺钱,不如就由你们出资,在我这后园里修座钩心斗角、机关错杂的宣城吧,反正我这不缺地!”
汤宾尹结宣党,被人称为“汤宣城”,韩敬听出萧云举的讽刺之意,愤愤离去。
汤宾尹很不满韩敬办事不力,把他数落一顿。虽气愤于萧云举的嘲讽,但也不能就此放弃,决定亲自上门拜见一下萧云举。汤宾尹没有再带钱银,而是带上一帮文人,说是以文会友,并挑上几幅价值连城的名人墨宝,准备再次贿赂萧云举。
萧云举见这阵势,心想,这可是个大阵仗,不能再避重就轻,得正面出击。双方客气寒暄之后,萧云举当头就给汤宾尹一棒,面带愠色道:“汤大人,今天带这么多人来我的府上,我怕是受不起啊!”
汤宾尹知道萧云举是块硬骨头,也不急,慢条斯理地问:“萧大人此话怎讲?”
萧云举说道:“皇上素来不喜大臣或子民聚集一块,担心聚众闹事,哪怕是讨论诗文也是不行的!前不久我的学生,右春坊右庶子、掌司经局黄辉(公安学派领袖之一)就因被人举报‘非法聚会’而免职,令萧某惕然胆战,现在连学生都不敢多带几个,你这一大帮人来,不是要陷害我吧?”
汤宾尹听出是对自己结党的暗示,也明白萧云举这是对自己拜访的反感,只好压下心头的火气,讨好说:“萧大人言重了。我这次来只是给你道喜的!决不久留,也不是聚会!”
萧云举笑笑,问:“何喜之有?”
汤宾尹说:“当今皇上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问题,也希望群臣的后代能茁壮成长,前些日子特准了数名重臣的小孩,免试入国子监读书,其中就有你的儿子。得与太子同学,虎子无羸,将来定鹏程展翅、飞黄腾达,真是可喜可贺啊!”
萧云举气愤地说:“这能可喜可贺?国子监是朝廷官学,为当朝最高学府,是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岂能特批免试?这不是走后门么?你等位高权重,孰是孰非都不能认真辨清,竟认为这种走后门的事是值得庆贺的,今后如何能当好朝廷命官?我早已经奏请皇上撤销特准,以严格的考试选拔为准,不能儿戏!我也嘱咐犬子参加下一次的国子监考,考不上放不进去!”
萧云举义正词严,汤宾尹等人被说得脸色大变,最后悻悻而归,同样是碰了一鼻子灰。
在此次京察中,萧云举顶住各级压力,不为群臣意见左右,将汤宾尹、顾天峻、孙丕扬、徐大化、钟兆斗、陈治则、宋一韩、刘国缙等一大批腐败官员统统列入不称职之列,并且不顾其他重臣的反对,还要继续追查到底。礼部主事丁元荐受萧云举的鼓舞,也积极上疏揭发昆党、宣党的种种不端,而党争之流朱一桂、郑继芳、周永春、徐兆魁等则争相攻击丁元荐“自己也不干净”……
朝中因京察之事而大乱,萧云举当庭怒斥群臣扰乱京察,使京察考官无法正确做出判断,一再拖延京察结论。明神宗大感欣慰,于当年四月升萧云举为吏部左侍郎。可是很快流言四起,孙丕扬、许弘纲面临巨大压力,均提出辞职。萧云举见自己的主张无法得到大家的支持,皇上也老是爱理不理地打哈哈,怒而请辞。
萧云举告老还乡之后,再无朝务缠身,但并没有从此懈怠,而是努力编撰自己的文集《青萝集》。同时,他仍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了一件维护广西学政声誉的大好事!萧云举于天启六年(1626年)十二月写信给两广总督,检举揭发了广西平乐府、柳州府冒籍参加科考的周之谟、周泰、周楫等五十多个不肖子弟,使他们受到朝廷“三年之内不准报考”的处罚,为这些投机取巧的学子好好上了一课!
点睛之笔:萧云举勤勤恳恳读书,清清白白做官,不与奸臣为伍,乐为家乡造福,勤勉为政,力主公平执法、革除弊政、奖忠惩贪,是高风亮节的重臣典范。